.
技术分析派初期全部采用人工作图的做法,在没有电脑的年代,技术分析师的工作十分繁重。杰西·利物摩是技术分析派的一个著名人物。他不到15岁就在股市上利用“技术分析”赚了1000美元,后来曾赚到了数百万美元。成名之后,他雇了20多名统计学家,在一个封闭的办公室操作股票。
另一技术分析派有名的人物约翰·马吉则把杰西·利物摩当作自己的偶像。他原先是春田股票走势服务公司的分析师,1953年决定创办自己的公司。他在一个极为封闭的房间里操作股票,后来和别人合作出版了一本技术分析的名著——《股票走势技术分析》。马吉曾经作过一个十分有趣的比喻:将猪比作股票,而股价就是间接系在猪身上的长杆。我们被假定要爬在附近的树上观察杆的晃动。我们不需要知道猪的大小、颜色和种类,甚至是不是猪也并不重要。虽然有点极端,但非常直接了当地指出了股票买卖的精髓。你赚了钱是因为1元买进,2元卖出(股价从1元升到2元,相当于猪从地上跳了起来)。所以预测猪的下一个动作是最重要的。
50年代是美股高增长的年代,处在大牛市之中,自然会出现许多优秀的人物,格兰维尔是其中的佼佼者。1957年他进入华尔街,1960年出版《争取最大利润的日常股市时机战略》。后来又陆续出版了多部技术分析方面的著作。在市场预测方面,格兰维尔从不说模棱两可的话。70年代末期,他的成绩相当优秀。1980-1981年是他的全盛时期,1981年1月6日收市之后,格兰维尔向遍及世界各地的超过3000个客户建议抛出所有的股票。第二天早上,经纪行的卖出指令如山洪爆发。当天DJIA下跌24点。4月份格兰维尔又建议买入,一日内DJIA又上升了30点。他的巡回报告会总是万人空巷。一次有观众问他,在做巡回报告会时如何分析走势。格兰维尔幽默地脱下长裤当众展示他印在短裤上的股票行情。
华尔街的技术分析派高手中,也有一位女中豪杰——艾莲·嘉莎莉。她是1987年“黑色星期一的首领”,被称作80年代的巴布森(罗杰·巴布森在1929年9月的一个午餐会上预言股中会崩溃,正如他上一年和再上一年重复指出的,结果1929年确实出现了股灾)。嘉莎莉在1987年9月劝说客户离开股市。10月19日的“黑色星期一”来临之前,她预测美股当日将下跌600-700点。当日DJIA在3个小时内跌去508点。此后她声言不再入市,因为大市仍会再跌200-400点。那次准确无比的预测使她在公司领取的薪水高达150万元/年。
这些技术分析派的顶尖人物都有自己的一套,但事实上到最后他(她)始终无法成为投资大师,像巴菲特、林奇那样拥有富可敌国的金钱。杰西·利物摩最后甚至开枪自杀。确实,这是令人沮丧的事情。所以我劝诫大家,如果你的目标是要成为亚洲首富,那么你不必再花心思在技术分析之上。但是,你只是希望技术分析为你战胜市场,长期保持增长从而到退休时成为百万富翁,你--- 选对路了。
(作者:卧龙)
Wednesday, June 30, 2010
MYEG--- 短线套利
Tuesday, June 29, 2010
漫步技术分析(1)
.
道·琼斯30种工业平均指数(DJIA)的前身是10种股票的平均价,是由查尔斯·道与爱德华·琼斯在19世纪末发表。通常认为,查尔斯·道是技术分析派的创始人。道和琼斯开创了“道氏理论”,“道氏理论”是技术分析的奠基石。
查尔斯·道认为股市价格运动有三种能明确界定的形式:
第一种是长约4年的主运动,就像海洋中的潮水一样;
第二种是跨时数周到数月的次级运动,就像海中的波浪一样;
第三种是日常波动,就像浪花一样捉摸不定。他认为投资者应当忽略这种波动。
此后,各种理论、技术指标陆续出现,可谓百花齐放。波浪理论、RSI等技术指标、四度空间、螺旋历法、周期理论、阴阳烛等是比较流行的。
投资界从来没有停止争论,究竟技术分析有没有用。因此,也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:技术分析派、基本分析派和随机漫步派。在目前公说公有理、婆说婆有理的情况下,我认为没有必要再进一步讨论,因为个人的自身情况不一样,任何理论用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结果。
既然三分天下的局面已成,倒不如看看自己适合哪一种理论。对于拥有资金达9位数甚至10位数的机构而言,完全采用技术分析入市买卖,恐怕没有人敢做吃螃蟹的第一人。因此通常大机构都拥有自己的调研人员,根据调研的结果选择投资目标。对于资金10万元以下的中小投资者而言,要到处做调研,恐怕是不现实的。因此,强调中小投资者学习技术分析方法是比较实事求是的。
(作者:卧龙)
道·琼斯30种工业平均指数(DJIA)的前身是10种股票的平均价,是由查尔斯·道与爱德华·琼斯在19世纪末发表。通常认为,查尔斯·道是技术分析派的创始人。道和琼斯开创了“道氏理论”,“道氏理论”是技术分析的奠基石。
查尔斯·道认为股市价格运动有三种能明确界定的形式:
第一种是长约4年的主运动,就像海洋中的潮水一样;
第二种是跨时数周到数月的次级运动,就像海中的波浪一样;
第三种是日常波动,就像浪花一样捉摸不定。他认为投资者应当忽略这种波动。
此后,各种理论、技术指标陆续出现,可谓百花齐放。波浪理论、RSI等技术指标、四度空间、螺旋历法、周期理论、阴阳烛等是比较流行的。
投资界从来没有停止争论,究竟技术分析有没有用。因此,也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:技术分析派、基本分析派和随机漫步派。在目前公说公有理、婆说婆有理的情况下,我认为没有必要再进一步讨论,因为个人的自身情况不一样,任何理论用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结果。
既然三分天下的局面已成,倒不如看看自己适合哪一种理论。对于拥有资金达9位数甚至10位数的机构而言,完全采用技术分析入市买卖,恐怕没有人敢做吃螃蟹的第一人。因此通常大机构都拥有自己的调研人员,根据调研的结果选择投资目标。对于资金10万元以下的中小投资者而言,要到处做调研,恐怕是不现实的。因此,强调中小投资者学习技术分析方法是比较实事求是的。
(作者:卧龙)
Monday, June 28, 2010
Sunday, June 27, 2010
Saturday, June 26, 2010
Friday, June 25, 2010
蚂蚁功
短线王牌(8)
在底部买入股票后,最担心的是抛不好。有时候明明看着股价跳水出现头部,只好匆匆出货,结果没两天股价又冲天而上,气得直跺脚。
但是这股票又不敢捂过头,怕坐了回电梯般,股价从5 楼上到20 楼又回到5 楼,空欢喜一场。
解决方案:想象捉一只蚂蚁,放在5 日均线和10 日均线之间爬行,只要蚂蚁还能往上爬,就持股不动。( 中线投资者可把蚂蚁放在10 日均线和20 日均线之间爬行,这样更显稳定!)
案例1)大马银行业老大---PBBANK
假设你是短线客,在 2009年4月9日,因PBBANK 底部出现“价托”而以RM 7.65 见位买入,一个月后,5 日均线和10 日均线出现死叉---蚂蚁无法爬动了,你会以RM 8.20 卖出 ,获利 7.19 % 。
在底部买入股票后,最担心的是抛不好。有时候明明看着股价跳水出现头部,只好匆匆出货,结果没两天股价又冲天而上,气得直跺脚。
但是这股票又不敢捂过头,怕坐了回电梯般,股价从5 楼上到20 楼又回到5 楼,空欢喜一场。
解决方案:想象捉一只蚂蚁,放在5 日均线和10 日均线之间爬行,只要蚂蚁还能往上爬,就持股不动。( 中线投资者可把蚂蚁放在10 日均线和20 日均线之间爬行,这样更显稳定!)
案例1)大马银行业老大---PBBANK
假设你是短线客,在 2009年4月9日,因PBBANK 底部出现“价托”而以RM 7.65 见位买入,一个月后,5 日均线和10 日均线出现死叉---蚂蚁无法爬动了,你会以RM 8.20 卖出 ,获利 7.19 % 。
Thursday, June 24, 2010
Zelan 蠢蠢欲破!
为Airasia 设下新止盈点
Wednesday, June 23, 2010
Tuesday, June 22, 2010
MYEG--- 勇!
.
在大师兄介绍的个股里,MYEG 算是短期内最勇的一支了,从13-5-10 的放量破位以来,出现了好几个入场点,无论是哪一个点买入,至今涨幅皆已超过了20 %...
此时最困扰大家的,莫过于“止盈点”的拿捏了,应在何处拿取利润离场才好?这里有几个方法可供参考:
1)极短线者:日K 线在阻力区变色即离场!
2)短线者一:K 线排列呈“转势”时离场!(如:黄昏之星)
3)短线者二:5 日均线和10 日均线“死叉”时离场!
4)中线者一:10 日均线和20 日均线“死叉”时离场!
5)中线者二:采用“移动止损法”离场!
也可以任意组合,例如:
1)日K 线在阻力区变色时出一半货,K 线排列呈“转势”时才清仓;
2)K 线排列呈“转势”时出一半货,5 日均线和10 日均线“死叉”时才清仓;
3)5 日均线和10 日均线“死叉”时出一半货,10 日均线和20 日均线“死叉”时才清仓。
在大师兄介绍的个股里,MYEG 算是短期内最勇的一支了,从13-5-10 的放量破位以来,出现了好几个入场点,无论是哪一个点买入,至今涨幅皆已超过了20 %...
此时最困扰大家的,莫过于“止盈点”的拿捏了,应在何处拿取利润离场才好?这里有几个方法可供参考:
1)极短线者:日K 线在阻力区变色即离场!
2)短线者一:K 线排列呈“转势”时离场!(如:黄昏之星)
3)短线者二:5 日均线和10 日均线“死叉”时离场!
4)中线者一:10 日均线和20 日均线“死叉”时离场!
5)中线者二:采用“移动止损法”离场!
也可以任意组合,例如:
1)日K 线在阻力区变色时出一半货,K 线排列呈“转势”时才清仓;
2)K 线排列呈“转势”时出一半货,5 日均线和10 日均线“死叉”时才清仓;
3)5 日均线和10 日均线“死叉”时出一半货,10 日均线和20 日均线“死叉”时才清仓。
Monday, June 21, 2010
Subscribe to:
Posts (Atom)